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80后职场人终于看透:不纯粹的人,更容易混得出人头地

80后职场人终于看透:不纯粹的人,更容易混得出人头地

在职场混迹了十几年的80后中年职场人,在年近40的时候,依然一事无成,仔细观察周边各色人等,反复比对之后,方才认识到,自己从一开始,就选了一条错误的路:做一个纯粹的人!今天此文,就是一个80后职场人的深刻认知和悔悟......

在职场上,哪种人叫纯粹的人?

纯粹的人,不仅仅是一板一眼,一本正经的人。

(1)纯粹的人太过迷信通过汗水来换取进步

纯粹的人,喜欢讲天道。动不动就是天道酬勤。

事实上,天道酬勤这件事儿,唯一能兑现的就是小学生,初中生的学习。因为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,只要足够努力,真的可以达到“天道酬勤”的效果。到了高中,大学,“天道酬勤”其实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,因为胜出的人都是靠“天分”而不是靠“勤奋”!

你想,就连学习这件很单纯的事儿,“天道酬勤”都很难兑现。就更别说复杂的成人世界,险恶的职场丛林了。

躬身埋头耕地的老农勤奋了一辈子,生活品质怎样呢?发展水平如何呢?

手握资本、资源、资产的人享受挥霍了一辈子,从来都没有真正勤奋过,但是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怎样,发展水平是怎样,大家心里都有杆秤。

所以,越是迷信通过汗水作为铺垫和阶梯的人,本质上都是“纯粹的人”,这种人纯粹一辈子,就会一辈子在底层苦熬!

勤奋对大多数普通人的确是必要的,但如果只知道勤奋,埋头勤奋,那就真的有点一叶障目了。

(2)纯粹的人太过迷信个人的努力

纯粹的人不愿意麻烦别人,当然也不愿意让别人麻烦他们自己。

纯粹的人最喜欢过清净的生活。他们总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“打下一片山河”。

所以,在职场,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能力很强的人,常常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。

他们常常主动加班,不知疲倦,甚至生病输液也要带病坚持上岗。他们往往被评为“模范”。

但很可惜,真正能在场面上混的人,基本都不是啥模范!

他们即便再努力,也很难入流,倒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出身草根,没有帮衬,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“要靠自己”,其实,今天的职场,单单靠自己个人的努力,迟早出局。

(3)纯粹的人太过鄙夷“流俗”的做派

今天的职场,“流俗”已经成为大雅。所有的迎来送往皆成礼仪。

君不见,各大书店的实用书系区很多都是有关职场社交,职场心术,职场礼仪,接待文化,酒桌文化的。——这些书籍能够畅销的重要原因,就是职场已经完全世俗化。所谓的职场社交,接待文化的背后全都是人性的弱点,全都是人情世故。

但是,这些专攻人性弱点和人情世故的东西,被纯粹的人认为是“媚俗”,认为是“肮脏”。他们本能上地抵触这些东西,让他们在很多事情上产生了极其左倾的认知偏差。

在职场上,是做纯粹的人更难呢?还是做不纯粹的人更难?

(1)做纯粹的人,其实没啥技术含量

做一本正经的人其实一点都不难,而且没啥技术含量。你想啊,大家都在浑浑噩噩,吃吃喝喝,你却逃离一切,独自“清醒”。大家都在迎来送往,溜须拍马,你却嗤之以鼻。大家都在打牌玩乐,醉生梦死,你却做不抽烟、不饮酒、不打牌的“清流”。

——那些在职场里一本正经的人,可以扪心自问,是混迹圈子,做“入流”的不纯粹的人难呢?还是自求清净,做“清流”难?

毫无疑问,肯定是混迹圈子,做不纯粹的人更难啊!

做一个不纯粹的人,在职场,日常的工作只是媒介,只是手段,真正的工作是混迹,是想方设法“入圈”“入流”。

也就是说,一个职场不纯粹的人,是既要干好工作,更好把人际关系搞得风生水起,和那些所谓的“纯粹的人”“清流”们比起来,付出了一倍以上的努力。

(2)职场上真正累人的根本不是工作,而是人际关系

怪不得很多人都感叹,职场真正累人的根本不是工作,而是人际关系!

只有做一个不纯粹的人,才有可能搞好人际关系。——这也是今天职场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认知。

今天的职场,越是不纯粹的人,越是不正经的人,越可能得到大的发展。因为,不纯粹和不正经,巧妙地对应了这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生产力水平。

打个比方:

人家给你办了事儿,你说声谢谢,就没了下文。——这叫君子之交淡如水,是清流的做派。下一次,当你再有事儿的时候,也就没人愿意再给你费尽巴哈的“白帮忙”了!因为能给你帮忙也是需要成本的,时间成本,精力成本,情感成本。而你呢?一句谢谢给打发了,显得人家这个忙帮得有多贱啊!

人家给你办了一件小事儿,你又是请吃饭,又是送礼品。——这叫不简单,不纯粹。看起来是很繁琐,是很累,甚至还要吃金钱的亏,但得到这种礼遇的人,下次还愿意给你帮忙,因为他知道,给你帮忙“有搞头”!——这一来二去,你们的关系就不是求人与被求的关系了,而是“处得来的朋友关系”。当然,所谓的处得来,就是互相有利益上的瓜葛,人家给你办事儿妥帖,你给人家的回馈也很实在!仅此而已。

做一个不纯粹的人,要作出哪些改变呢?

其实,要做一个职场并不纯粹的人,也并不需要作出颠覆性的改变,你依然可以保有内心的“干净”和“纯粹”,但是在行为上,必须作出一些改变。主要是做到三个学会吧。

(1)学会吃吃喝喝,嘻嘻哈哈,跳跳唱唱

人生一世,吃喝二字。吃吃喝喝是重要的交流手段。很多人认可一句至理名言:在中国没有饭桌上解决不了的事情。如果一顿饭解决不了,那就两顿,两顿不行就三顿,直到解决为止!

你想啊。能在一桌吃饭的人,在过去物质稀缺时代,那肯定是一家人啊。

你老请几个固定的人吃饭,一起吃多了,熟悉了,可不就称兄道弟一家人了嘛。

吃饭,喝酒有那么难吗?酒量小,少喝点,酒精过敏,干脆不喝。但不影响你请客吃饭呀!

一吃饭就要喝得大醉,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价值观已经过时了。只要你多请客,人家会回请你,请得多了,你就入流了。

嘻嘻哈哈,唱唱跳跳,其实也不难。在饭桌子上,闲谈,扯淡,都是一种艺术。能够把氛围搞得融洽,欢乐,是一种比实际工作更重要的能力和情商!

唱唱跳跳你不会,没关系,可以耍几个要好的姐妹儿,帮你张罗呀,给你暖场啊。

其实这些都不是高精尖的技术,都很直白,很简单,只要你肯花钱就行。

其实也不需要花太多钱。只要拿出工资的五分之一,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搞定了。

比如你年收入10万,五分之一就是2万。平均一桌饭,唱歌KTV,也就3000,5000,每年还可以搞个三四次。你搞了三四次,圈子里的人还得回请你呀!这个时代,谁愿意吃白食呢?比如圈子10个人,每个人请三次,一年下来30次,可不就每月都有几次交流和应酬了嘛,可不就成了“一家人”了嘛。

既然通过吃吃喝喝,唱唱跳跳,嘻嘻哈哈成了一家人,投入了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,那么在重要的利益分配,位置分配的时候,总该优先考虑一下吧。只要能力不是太差,三年跳一级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。

——这可不就远远胜过你挖空心思努力表现,天天加班苦熬还没啥结果了嘛!

(2)学会玩“暧昧文化”“插科打诨文化”

很多纯粹的人,他们的思维方式打结,有所谓的“精神洁癖”。比如在职场和异性开个玩笑,动动手脚,搞点笑料,其实是最重要的融洽方式和融入团队的方式。

每一个职场人都不愿意面对一个整天板着脸,只有工作,只有任务,没有情感,没有情绪,没有交流的人。

在职场,学会和异性玩点“暧昧”,真暧昧也行,假暧昧也可,一切皆是戏。超脱的人,一定更受欢迎。

插科打诨也是极其重要的素质。比起哪些动不动就背领导语录的人来说,插科打诨才是大部分职场的主流文化。

对领导的拥护,对管理文化的认可,很多时候都能体现在插科打诨之中。

很多事情的执行,很多时候团队的消沉情绪,都会通过插科打诨的文化得到润滑和缓解。

(3)学会把人际当工作,把人事当正事,把圈子当家庭,把上司当亲人

人的价值,通过团队的人际来凸显,而不是通过你的工作来凸显。

无论干得再好,必须要有人说你好。一个能够成长起来的人,肯定有一群人都说他好。

为什么有一种人干得其实一般,但也有很多人说他好。而有一种干得很出色,但是并没有几个人说他好呢?——这就是人际关系。

把人际关系当工作的人,绝对不单纯,当然这种人肯定有发展。

人事不是空事,而是正事。所以的形式都是为了人事。很多反对形式化的人,往往不懂人事。不懂人事的人,就会被人事边缘抛弃。被人事边缘的人,很多年都会原地踏步。

上司是一群人的上司。跟上司走得近的,不一定有很好的结果。但把上司当亲人伺候的话,上司内心能感觉到。

一个“孝顺”的子孙,大概率能得到祖上更多的财产。一个“有心”的职员,一定能得到上司的更多垂青!——这种东西,是超越工作层面的。你给上司三天三夜的工作汇报,还不如陪上司钓三天三夜的鱼!

最新文章